一、茶叶发展总体情况
黎平县是茶叶生产重点县之一,先后被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和“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茶叶主产区高屯街道荣获“中国非常美茶乡”名称。当前,全县投产茶园面积21万亩,茶树种类以龙井43(约10万亩)、福鼎大白(约6万亩)、安吉白茶(约2万亩)为主。停止今年8月底,全县干茶产量6052吨,综合产值9.3亿元。2019年全县干茶产量预计可达13000吨以上,综合产值11亿元以上。全县茶叶加厂家(点)680多个,标准化清洁加厂家26家,实现新改建茶叶加工标准厂房5个,其中,新增加工清洁化成套生产线建筑或先进加工建筑生产线建设5条;引进碾茶(抹茶)生产线建设1条(正在建设),预计2019年12月底前可全面投产;实现机制茶加工生产线建设4条。当前侗乡茶城还处于试运行阶段,入驻茶城企业63家,茶城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茶企业到一二线城市开设“黎平茶”专卖窗口3个(西安、重庆、嘉峪关),拟确定以“黎平茶”为一级公共品牌,“黎平雀舌”、“黎平香茶”、“黎平红茶”、“黎平白茶”为二级公共品牌,天益家庭农场选送的“黎平松针”在第十一届中国(北京)国际茶叶博览会上获得了第四届亚太茶茗大奖赛银奖。
二、主要做法及结果
(一)明思路、强规划,落实义务提供保障。黎平森林面积广,森林笼盖率达74.6%,林业用地面积518万亩,素有“杉乡林海”之称,生态环境良好,山地资源极为丰富,土壤肥沃,且普遍富含有机质和人身所需的硒、锌等微量元素,发展“绿色、生态、安全、健康”茶叶优势得天独厚。黎平县紧紧围绕“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思路,依托山地资源优势,狠抓茶叶产业发展,将茶叶产业作为全县广大农民增收和财政增长的一项重要支柱产业来抓,订定和出台了《黎平县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并专门成立“茶叶产业发展局”及相应机构,全面负责全县茶叶产业发展规划、统筹协调和精细化管理等事情,做到了头领、机构、编制、资金、技术、规划、义务“七落实”,为做大做强茶叶产业提供了刚正保障。
(二)改旧园、建新园,基地建设高效带动。一是大力实施低产茶园革新。在茶叶产业发展初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全县茶园面积仅有10000余亩,由于管理粗放,标准化种植水平低,茶园平均下树率只有20%左右,茶园“低、残、次”特点普遍存在,茶园老化、丢荒现象较为突出。为加快茶叶产业发展,壮大基地规模,该县积极筹集资金和发动茶农对丢荒低产茶园实施革新更新,不断进步产业单产和总体效益。当前,全县低产茶园革新已实施实现3500余亩。二是大力开发山地资源,建设生态新茶园基地。通过加大宣传力度,订定和出台系列鼓励开发山地资源和加快发展茶叶产业的优惠政策,采取“公司+基地+农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家”等多种形式,动员和鼓励广大干部、能人、农家承包荒山、荒地,行使义务山、房前屋后等全部适茶地,大力种植茶树。同时,财税等部分采取“欲取先予”、“放水养鱼”等办法,极大地变更了广大开发商和群众的积极性,掀起了大力开发山地资源,积极发展生态茶产业的高潮。三是高标准、严要求,大力开展高产新茶园基地建设。严格坚持高标准建园、高质量引良种苗木、高水平栽培管理的“三高”建园标准和同一规划、同一种苗、同一服务、同一品牌、同一销售、分户管理的“五同一分”茶叶产业经营管理模式,确顾全县新建茶园高产高效。四是树模引领,辐射铺开。在发展壮大茶叶产业事情中,积极发挥试验树模,典范引路、骨干带动的辐射作用,大力实施“一户带一片、一片连一村、一村带一乡、一乡影响全县”的星火燎原方案。当前,全县州里和行政村的茶叶产业种植笼盖率已分别达76%和48.4%,种植农家已发展达4.3万余户。五是积极打造“四位一体”循环经济模式。积极发动广大茶农开展沼气池建设,推行“猪—沼—茶—林”循环经济生态农业模式,广大茶农一方面行使沼气照明、煮饭等,另一方面行使沼渣、沼液作茶树基肥、追肥,既降低了生产老本,又进步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确保茶叶优质丰产,促进了资源循环和高效行使。